太阳底下无新事

作者 Noven Kan/杆 日期 2018-03-01
太阳底下无新事

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是井喷式的,政治文明的进步却一直是缓慢蠕动。姑且认定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历史,那么,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经历了三千年,又过了两千年才算迈入了下一个阶段。从历史的长河中看过去,每个人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有些事情是客观规律,再怎么折腾,也不过是天道轮回,转来转去又回到原地。

最近几天,喧嚣的中国互联网好不容易安静了下来。

今天看到篇文章,挺有意思的,就转载过来当饭后谈资看看好了,转自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侵删。本来前两天各有一篇讲拿破仑的皇帝梦和二战后法国总统戴高乐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被为何被民众票选下台的故事,可惜还没来得及保存就没了,也懒得再找了。

身为用汉字、说汉语的汉族人,我们当然要懂得点传统汉朝历史啦!
我西汉史不太熟,按记忆说了。
大家当故事听就好了。

始皇帝统一四海,废封建,立郡县。结果他一死,秦二世而斩。
项羽刘邦灭秦后,诸将功高,项羽虽然自称霸王,也还是分封了天下十八王。
此后刘邦灭项羽,西汉开国了,过程中却还是得依靠诸王——韩信、英布、彭越、张耳们——的力量。
所以刘邦当了天子后,诸侯王觉得:还是分封好啊!
——天子都让刘邦做了,咱们当诸侯王,那也得各自快活!

刘邦和张良很早就知道,封建终不可续,天下必须归一,不然久后,势必又要分为六国扰攘。
于是刘邦亲自下狠手,同时也借了吕后之手,平定诸王。
韩信临死前感叹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认为萧何太软弱了。
萧何也的确被刘邦下过狱,但终于人望太高,刘邦也知自己终离不开萧何,最后还是君臣绑在一起,善始善终。
刘邦驾崩后,本来要让太后娘娘管事——觉得其他人都靠不住了嘛,只有吕后能继承自己的遗志。
可是诸将还有活着的:周勃憨厚为太尉,灌婴骁勇领禁军,陈平是开国元勋,这些都是刘邦宿将。
于是借助宗室朱虚侯的能力,一起平了诸吕的后宫势力,重掌江山。
至此,江山重回到老将们手里。

有野史说,朱虚侯和灌婴都想掌刘邦遗诏,继续以刘邦之名号令天下。
周勃和陈平觉得,不能再任皇权左右了。于是发动一场议礼。议着议着,先帝诏书权威性就没了。朱虚侯和灌婴被架空。
陈平,连同周勃和张苍等开国诸将,遂成大汉朝实际的元老院。迎立了汉文帝。

陈平巧智有余,论智慧凌驾于诸将之上。但他的权力,毕竟得自于周勃与开国宿将们的扶持帮忙,诸将共同领导,一时难动。
诸将主张持重,凡事不可造次。于是陈平想了许多招,包括但不限于:
——带头辞去相位、上缴帅印。
——扶植年轻宰相。
——号召南方吴楚,煮盐兴冶,倡导实业。
——给了诸将勋贵一点甜头吃吃。裂土封疆啊,之类。
因为知道硬搞很麻烦,还是要有妥协才能斗争。

高祖刘邦生前,是想一举灭了封建制,以求四海一、天下治;因为日暮途远,所以不免急迫,做了许多极端之举。
结果他晏驾后,诸吕之乱,诸将还是掌权。
陈平虽是开国元勋,终究不是开国高祖。夺遗诏、平诸吕、与周勃等诸将联合,也只能拼得一个是一个。甚或特意迎立一个与自己、与周勃都无关系的新天子汉文帝,也是陈平与诸老将彼此妥协的结果。

新天子被迎立时还不免战战兢兢,其实除了他个人奋斗,还有陈平与诸将相持不下的历史进程哩。
高祖做法更极端,拼了个两败俱伤,终于也人亡政息;陈平灵活些,但终究是与周勃们共事,免不了迂回委婉,所以走两步退一步。
后世看来,高祖是刚烈到甚至刚愎,陈平是务实但不够坚决,但如果细细考虑,会发现他们的做法都有理由——因为诸将、诸吕和周勃们这些新老权贵,一直在未央宫长乐宫附近存在着呢。

所以,就拿新老权贵没法子了吗?
汉文帝与汉景帝所做的,基本是发展经济,与民休息,积蓄力量。汉文帝所谓“夫农,天下之本也”,就是说大家别折腾,好好搞经济吧;汉景帝时,平了吴楚七国之乱,为儿子汉武帝奠定了基业。

汉武帝那就厉害了。推恩令终结封建制,贵族们没啥好果子吃了;架空相权一切自己拿主意;任用的卫青是自己小舅子,霍去病又是卫青的外甥——不是他多任用亲戚,而是因为不想给传统贵族分权了。做的事情那都是大张旗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开丝绸之路,开疆拓土,而且一口气当了半个世纪的皇帝。
在汉武帝前期,汉朝鼎盛;汉武帝后期,那就出问题了——所以才有巫蛊之祸和著名的《罪己诏》。
实际上,汉武帝、唐玄宗、康熙这几位,有类似之处:都通过统一事权获得强盛,又各自在后期遭遇问题。所以汉武帝后,昭宣朝经过几番动荡,又开始了与民休息、勋贵升起的历程。
这算是皇权制度的毛病:上去容易,下来难,越久越难;老权贵倒了,自有新权贵出来。神仙打架,殃及池鱼——所谓池鱼,就是老百姓了。

所以通读西汉史,很容易发现,历史总是在“权贵分掌——斡旋妥协——事权归一”之间来回循环。走到任何一个极端,吃苦的都是老百姓;只有在中间动态平衡阶段,才好一点。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就是这个道理了。